论坛活跃需要您的参与,注册登录后即可完整浏览及发帖、回复。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 b, D4 F; q! h. U+ t
9 ?$ ?. q/ y9 { i, V
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带来动力电池产业突飞猛进,而一些原本与汽车产业无关联的三四线甚至五线城市崛起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重镇。其中,全国已经有8个城市提出了打造“动力电池之都”、“锂电之都”等类似的目标。5 u% B1 H. m' [8 q; q: k
$ i" s4 S3 F1 J4 ^ u* J
在这场争夺战中,四川省宜宾市抢先一步。在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期间,宜宾市争取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电池工业协会联合授予其“中国动力电池之都”称号,抢先获得官方的背书。1 N/ ?, d4 V% e) N
8 P( l, R$ H% M2 A7 |" h8 L g; i多地争夺“锂电之都” ( {' x; r1 Z: T, U
宜宾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宁德时代的贡献。在宁德时代落户之前,宜宾的支柱产业主要是“白加黑”,即白酒和煤炭。2019年9月,宁德时代与宜宾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双方将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西部新能源产业基地。
1 I; M% n! t9 `% Z" l. T0 @7 [ r0 {, Z" M
2021年年底,宜宾又与宁德时代签署《四川时代七至十期项目投资协议》。宁德时代在原有六期项目基础上,通过四川时代在宜宾投资建设动力电池宜宾制造基地七至十期项目,项目总投资不超过240亿元,将把四川时代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之一。# o1 e ~: X( `4 Z0 M
8 v9 f, {. Z5 v4 x 2021年12月19日,四川眉山也牵手宁德时代,成为其继宜宾、成都之后,在川落户项目的第三个城市。其实,不只是宁德时代,眉山还签约了美国雅保、璞泰来、中创新航等锂电全产业链龙头企业。目前,眉山已先后引进28个、总投资700亿元的锂电项目,正在加快形成千亿级锂电产业集群。; B: p7 Q( a$ F8 a0 E. ~
! K4 h, }/ m$ i; p }( B' Y
2022年,宜宾全年动力电池产销量72GWh,占全国销量的15.5%、产量的13.2%,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宁德和常州。目前宜宾已建成动力电池产能150GWh,预计2030年动力电池年产销有望达到300GWh以上。
+ h% t. ~+ r" G7 O1 X5 t8 O& S# a5 \! k0 [' f( W/ t
动力电池系统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目前主流动力电池包括锂电池、钠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等。锂电池技术更成熟,应用也更为广泛。火石创造产业数据中心预计,到2025年,锂离子电池系统、半固态/固态锂电池系统、钠离子电池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等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4000亿元、700亿元、200亿元、100亿元。
$ F- G' p9 H$ q J, Y8 v+ J
% k+ {1 W, C1 b; S- F* [ 因此,不只宜宾,国内还有多个城市为了抢占这一市场,纷纷提出类似宜宾这样的定位目标。3 C- g7 H W6 H; g* i! a
" R; Z# Q- U2 y! m8 Q9 {+ I 在四川省内,宜宾的兄弟城市遂宁提出要打造“锂电之都”。而从全国来看,福建宁德市“领航世界的锂电之都”,江西宜春是“亚洲锂都”,江西新余是“全球锂电高地”,山东枣庄是“北方锂电之都”,湖北荆门是“中部锂电之都”,江苏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4 ^, x+ X Y6 E5 ^ ]% o8 E. T S, `
9 J+ k6 D; k0 w: ^: T0 Q 这些城市并非区域中心城市,在全国范围来看,大多是三四线,甚至四五线城市。除此之外有些城市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称号,但是有明确的产业规划目标。比如,青海西宁提出,加快锂电产业集群建设,培育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千亿锂电产业基地。
( m! Y# z9 j8 A; ]+ ]
' G& u% t3 v' D9 g9 \ x" A 目前,我国已形成从材料研发、电池生产、回收利用到设备支撑的全球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体系。我国的锂电产业重镇大致分为资源依赖型、区位优势型和链主引领型等三种类型。
- F- ]- I* S& T* H. d, u( \3 z( W: ?( H- F4 D: N
其实,这些不同类型城市都具有各自的独特优势。比如,遂宁拥有全球最大的磷酸铁锂生产基地。江西宜春的氧化锂储量约516万吨,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青海锂资源丰富占全国的83%、全球的60%以上,西宁市依托盐湖锂产业优势布局锂电全产业链。 }. i/ ]! s9 a; z3 c8 V9 \
& p Q: u0 ], Z2 } 无论是哪种类型,已经有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进程的深入,汽车供应链体系正在经历重大重构,传统汽车围绕主机厂布局配套厂的“星系结构”将会被具有总体成本优势的和精细化分工的网络结构所取代,一些新兴城市将纳入到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网络,一些转型较慢的传统配套城市也面临着淘汰和出局。, ^7 G) P7 x4 U8 t6 j
( @2 z8 s* ]2 r* _& E
产能可能即将过剩 % m9 S% u( w: e6 `0 D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中,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产能扩张迅速。 + j% u! f9 D- G! A, R
从动力电池企业已发布的2025年规划产能来看,合计突破4TWh,规划产能严重过剩,需要较长时间消化,从实际投产来看,部分企业开工也严重不足,但与此同时,优质的动力电池却存在供应不足的情况,行业明显呈现“总量过剩、结构性短缺”的特征。
T+ A0 F/ y0 J7 t 因此,在动力电池企业大举扩张的同时,这些城市也在自身定位目标之下,紧盯头部企业和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助推动力电池企业跑马圈地。
, z3 F. H$ h7 U1 F 根据官方资料,目前,宜宾动力电池已签约92个项目,总投资2144.54亿元,预期年产值5223.95亿元。其中,投产项目41个,预计年产值2117.08亿元;在建项目29个,待建项目22个。宜宾要成为四川万亿级动力电池产业核心区和中国最重要的动力电池产业集聚区。
4 U0 ]- U0 I+ g; b* ^( U5 J+ k 常州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超70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 ^: c& Z1 k1 L3 ^
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294.6GWh,同比增长90.7%,占全球总销量的56.9%,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主材全球出货量超过70%。预计到2025年,我国动力电池产能需求约为1000-1200GWh,但从规划产能来看,2025年将达到4800GWh。有统计数据显示,2022-2025年动力电池产量满足度分别为97%、114%、119%、123%。
- ` p. y! F) M) n% D. m( a% ~ H* b 未来几年锂电产业将持续有较大规模的产能扩张,产能过剩已成定局,尤其是低端产能出现更为严重的过剩,二三线电池企业将面临较大的风险,或将面临生存危机。他还表示,动力电池行业的高库存将传导至产业链上游原材料领域,相关材料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去库存压力。
S( ] ?( w6 Z 解决我国当前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途径之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出海,抢占国际消费市场,有关机构预测,2025年海外电池需求将超过国内,通过动力电池出口,有效消纳过剩产能;二是着力提升产品品质,并加大锂电在消费电子,储能等领域的应用;三是积极谋划“升链”,向钠电、固态电池等新领域延伸,丰富产业生态,抢占未来新赛道。 - t$ K4 g7 ?0 N- {7 n7 M
4 } t- r8 P! B4 U- n% R; J
$ v: u) l j6 I% F(摘自第一财经)
8 |1 ^# [! t7 n: L8 _5 `
" d5 I9 g& s1 r$ X2 f5 Y+ X+ u" H# Y6 r/ J: a& O; _) @
5 x" S2 Y% v% _! [# y* \
6 v$ i; W, {9 b: |8 _3 G/ q2 t k, _& i" S
9 ~. J3 ]% d3 M$ J* W. D9 _9 B" B$ u( s& x
|